竞彩篮球投注,竞彩篮球app

图片 ?

市场动态/NEWS

以PEEK为粘合剂,我国科学家3D打印“全能卫星”

来源:艾邦高分子 2025-05-07 10:25:04

如何让卫星既轻便又全能?传统卫星结构需要叠加机械框架、散热模块和电路系统,不仅体积臃肿,还容易被太空辐射击穿

最近,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在《Engineering》发表论文,提出一种“搭积木”式设计方法,结合自主研发的高温3D打印技术,借助PEEK粘合,首次将承载、导电、导热和辐射屏蔽四大功能集成到单块复合材料板中。

实验显示,这种新型结构的刚度比传统材料高21.5%,热导率提升近6倍,还能阻挡28%的太空质子辐射。

卫星瘦身难题:功能越多,重量越重?

卫星结构堪称太空瑞士军刀”——既要承受火箭发射的剧烈震动,又要为电子设备散热,还得在极端辐射环境下保护精密仪器。传统方法依赖螺栓固定多个功能模块,导致结构复杂、重量超标。尤其对于仅鞋盒大小的纳米卫星,如何在很小的空间里塞入电路、散热片和防辐射层,成为行业难题。

论文第一作者张岩博士打了个比方:就像给手机装散热器,如果直接在主板背面贴金属片,手机厚度会增加,还可能干扰信号。此前有团队尝试将锂电池嵌入卫星夹层,但金属部件密度高,反而让整机增重。

千层饼设计:一层解决一个痛点

研究团队借鉴3D打印的“分层制造”思路,像搭千层饼一样设计多功能结构,设计出五层复合结构:底层用聚醚醚酮(PEEK)编织铝丝网提升刚度和辐射屏蔽,中间夹层填充碳纤维和铝块,前者减重,后者导热顶层嵌入铜丝电路并用硅胶垫绝缘,最后用纯PEEK封装。各层通过高温熔融的聚醚醚酮(PEEK)无缝粘合。

这种一层一功能的设计并非简单堆砌。团队通过遗传算法优化每层厚度,确保整体重量比纯PEEK结构还轻1% 160.9vs 162.5克)。就像优化行李箱收纳,既要多装物品,又不能超重。论文通讯作者李龙求教授解释。

高温烹饪术:金属和塑料同时打印

实现该设计的关键,是一台能同时煎牛排和烤蛋糕3D打印机。传统3D打印要么打塑料,要么打金属,而团队研发的设备在500℃高温腔室内,通过同轴喷嘴同步挤出PEEK熔液和金属丝/碳纤维。铝丝在高温下变软,与塑料紧密结合,解决了金属-塑料分层脱落的老大难问题。

实验中,这种工艺制造的复合材料孔隙率低至1.5%(传统3D打印塑料孔隙率约8.6%)。用其打印的卫星面板,在弯曲测试中即便发生形变,内嵌的电路仍能正常工作。当面板弯折4.75毫米时,外部LED灯依旧亮着——这相当于成年人用力掰弯手机后,触摸屏仍能滑动。

实测数据:防辐射、导热性能逆袭

研究团队用35MeV质子束(相当于太空辐射环境)轰击面板,发现新型结构将质子穿透深度从9.35毫米降至6.74毫米,屏蔽效率提升27.9%。导热测试更惊人:在200℃热源下,PEEK材料的导热系数仅0.25 W/m·K,而复合结构飙升至1.67 W/m·K,足以快速导出电子元件热量。

这些性能让卫星结构告别叠叠乐。团队用该技术打印出立方体卫星原型,6块面板分别集成传感器、通讯芯片和供电模块,组装后成功实现温湿度监测和云端数据传输。李龙求表示:未来宇航员可以用类似技术,在空间站直接打印替换零件。

挑战与未来:太空打印的温度密码

尽管优势显著,这项技术仍有局限。例如,高温打印可能导致材料性能波动,碳纤维在喷嘴内容易断裂。团队目前正研究自适应温度控制算法,未来计划在零重力环境下测试打印工艺。

这项研究为我国航天器轻量化提供了新思路。正如审稿人所言:它证明3D打印不仅能塑形,还能造功能’——这是太空制造的重要一步。

这项技术已应用于我国某低轨卫星项目,预计2025年完成在轨验证。随着深空探测任务增多,此类“全能铠甲”或将成为下一代航天器的标配,助力我国在太空基建竞赛中占据先机。



?